美国近期宣布的芯片关税政策,给台湾地区带来了不小的冲击。根据该政策,进口芯片与半导体将被征收最高100%的关税,仅豁免在美设厂者。而台湾地区出口美国的产品中,半导体占比接近六成,这一政策的影响可想而知。
台湾地区相关人士测算,100%的关税意味着,即便台湾地区出口美国的半导体产品售价不变,每单都要亏损三美元;若提高售价,其产品在性价比上不仅比不上日本、韩国的,甚至连越南的同类产品都不如。国民党主席朱立伦直言,这样的重税会让台湾地区半导体产业面临灭顶之灾。特朗普的这一举措,无疑是将台湾地区半导体逼入绝境,台湾地区的厂家要么搬离台岛,要么转行,总之就是难以在本地继续发展半导体产业。
更令人咋舌的是,台湾地区经济部门主管竟提出,只要付出4000亿美元,再答应美国其他一切附带条件,或许能争取降低关税。这种近乎讨好的态度,引发了台湾地区民众的强烈不满,推翻赖清德、抵制民进党的活动在台湾地区开展得如火如荼,民进党多项公开投票活动也以惨败告终,台湾地区民众对民进党的厌恶感持续上升。
美国前官员和华府专家对台美关系的看法也不容乐观,认为其已严重倒退,台湾地区正成为可交易的筹码。美国前国防部长办公室中国科科长包士可表示,美国对台政策在特朗普第二任内严重倒退,削弱了美国对台承诺的可信度。美国国务院前资深顾问惠顿则指出,赖清德在对美关系上策略失当,导致台湾地区面临被边缘化的结果。美国资深亚太政策学者葛来仪也认为,特朗普政府聚焦于与中国大陆达成协议,台湾地区在其中难有角色,甚至可能成为谈判筹码。
面对内外压力,赖清德当局没有积极解决问题,反而将矛头指向岛内统派。他们推出了一系列针对统派的措施:推动“国安”法制改革,加重间谍处罚,增加调查统派的条款;对马英九基金会动手,因该基金会邀请大陆师生访台,就推动罢免接待的台湾地区大学学生会长郭又睿,以此警告马英九;台湾地区教育部门禁止与大陆华侨大学、广州暨南大学、北京华文学院合作,不承认这些学校的学历,切断学生交流的学术渠道;针对持有大陆身份证的公务人员启动查核,铨叙部发函要求公务人员不得持有大陆护照、身份证等,还需完成具结书,到5月已清查37万人次,对其中少数有大陆身份的人协助注销。
这些举措从立法、教育到身份审查,层层收紧统派空间,却也暴露了其心虚与虚弱。岛内统派力量正在壮大,涵盖军人、学生、民众等群体,推动两岸融合的声音愈发强劲。
与此同时,大陆在台海的行动也展现出坚定的立场。台防务部门公布,8月7日上午6时至8日晨6时,24小时内共“侦获”57架次解放军军机出海活动,配合6艘军舰、4艘公务船在台海周边巡航,其中38架次军机跨越所谓“海峡中线”,创近期新高。
对于所谓“海峡中线”,国务院台办发言人陈斌华明确表示,大陆和台湾地区同属一个中国,台湾地区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,不存在所谓的“海峡中线”。事实上,“海峡中线”本就是历史遗留产物,从未被大陆正式承认。自2022年起,大陆的回应愈发坚决,解放军军演直接跨过中线,常态化巡航不断削弱这条线的存在感。
2024年1月30日,民航局公告取消M503航线的偏移措施,从2月1日起生效。该航线原本偏移10公里以避开中线,调整后沿原路径飞行,这不仅提高了民航效率,更是大陆对台湾地区主权的明确宣示。随后,大陆又启用W122、W123两条衔接航线,2025年7月6日,W121航线也启用,这些调整一步步彻底抹掉了所谓的“海峡中线”。
国台办在2025年多次发布会中强调,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台湾地区行使主权,态度直接明确,不再留模糊空间。同时,大陆也推出便利措施,如2025年7月1日起免收台湾地区首来大陆证件工本费,鼓励两岸交流,但前提是承认一个中国原则。
解放军在台湾海峡多次实施军事演习,模拟围困、封锁、火力打击等科目,积累了丰富的三军联合登岛作战经验。演习中动用的先进舰艇、战机,显示出解放军在装备质量和数量上对台湾地区防卫力量的优势。美国军事学院推演认为,解放军从发起攻击到完成登陆只需36小时,若美国航母编队干涉,将被全部击沉,这也说明外部势力想阻挠两岸统一难度极大。
当前,两岸统一的大势已然形成。台湾地区当局“倚美害台”的行径,不仅让自身陷入困境,也让台湾地区民众看清了其真实面目。而大陆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道路上,步伐坚定,任何试图分裂国家的行为,都将被历史所唾弃。